影视保险 | 剧组人员保险 | 航拍无人机保险 | 明星艺人保险 |
完片担保制度是脆弱电影行业的守护神。对高投入高风险的电影行业,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帮助其降低风险,保护电影公司的生存。这两年的电影拍摄,大家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导演卖房拍电影”,创造《人在囧途》系列的徐峥为了拍电影用房子抵押贷款了,拍《战狼2》的吴京也把房子卖了,打算如果电影失败就流落街头,就连《唐人街探案2》这种已经有成功IP的电影,在拍摄的时候,也有传闻说陈思诚还是缺钱,只能通过公司抵押名下房产给银行,获得银行贷款。
银行不知道怎么评价一部电影,是可以盈利的电影。近年来爆发出的幽灵票房,偷票房和假票房等事件,更让银行和保险公司对电影行业规范性充满担忧。
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放心的把钱投到电影项目里?
国外的完片担保还包括并行的发行预购制度,也就是由发行方向银行作出发行担保。但是国内,比如吴京、徐峥等,他们做为制作方去向银行融资,不仅需要保证片子拍完,还要保证片子盈利才可以,这就产生极大的融资难度。
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都是缺乏完片担保制度给造成的。因为行业不规范,所以出现不了完片担保制度,因为没有完片担保制度,电影公司贷不到款,电影公司融不到资就拼命上市,导致影视行业风气混乱等现象,行业风气混乱等现象,又是导致完片制度不能出现的元凶。
《巴清传》事关唐德影视生死存亡由唐德影视制作,范冰冰、高云翔主演的《巴清传》,因为两位主演的个人问题风波,导致《巴清传》被下马,播出日期遥遥无期。如果《巴清传》最终没被电视台解决,唐德影视将面临7亿人民币的坏账。这对唐德影视或将是致命一击。
被强制下线的《巴清传》才是唐德影视利润的最大来源,他们几乎把宝都押在这一个项目上,把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结果现在可能要面临“鸡飞蛋打”。
虽然唐德影视投资了暑期档爆款大剧《我不是药神》,但根据其披露信息,唐德影视来源于该影片的票房收益则约为1650万元至2100万元。
唐德影视投资的暑期档爆款大剧《我不是药神》[/caption]
8月29日唐德影视发布的2018年中财报,中报显示唐德影视的电视剧为其主要收入,达到4.5亿,电影和其他收入加起来不到四千万,不足电视剧营收的十分之一。
这4.95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电视剧《战时我们正年少》、《东宫》等版权授权收入,以及《脱身》联合摄制分账收益等,因为这几部电视剧的收益较高,在财务报表显示唐德影视业绩同比增长了59.03%,净利润达到9011.54万,电视剧的净利润就达到了8931.57万,可以说唐德影视全靠电视剧业务在支撑。
在所有营收里,唐德影视2017年财报确认《巴清传》收入6.17亿,转账成本2.98亿。在8月29日发布的年中财报里显示,1-6月《巴清传》收入7086.65万,结转成本3557.96万。截止六月底,该剧实现毛利润3.54亿元,尚有4174.83万元存余额没有结算。
而原本已经预售给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原计划于2018年1月12日登录这两家上星台黄金时段的《巴清传》,因为演员高云翔在澳洲爆出的丑闻,被临时撤档。
唐德影视曾表示或将更换《巴清传》男主角高云翔的戏份,将重拍登录两个卫视。
但祸不单行的是,六月份爆出的影视圈“偷税漏税”“阴阳合同”地震,女主角范冰冰首当其冲,《巴清传》因此可能导致解约,而唐德影视该剧7个亿的收入和4000多万存货将成坏账,财务报表显示的营收数据都将变成负数。
在流动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已经把股权质押了97%的唐德影视处在生死危局。《巴清传》如果解约,对唐德将面临巨大损失,这种情况下,而唐德影视有可能成为第一家退市的影视企业。
如何避免唐德影视这种危险情况?
电影有三个属性,商业,艺术,和工业科技。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上,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让电影不只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更让电影投资变得越来越高不可攀。
就拿国内电影来说,30年前拍一部电影几十万,已经算得上大制作了。现在说大制作电影,则动辄5亿起步,10亿达标。电影制作已经超越烧钱这个概念了,是在拿一座金山银海去打造120分钟的影视图像,每一秒都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
电影制作变成了一场赌博,观众喜欢则票房盈利,不喜欢则投资商血本无归,而观众的喜好又太难以把握,很多大制作上映前以为票房会大卖,但往往颗粒无收,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只有5%的电影才能够盈利。
拍电影就意味着和倾家荡产、公司破产挂钩,在这么巨大的风险下,怎么办?电影公司如何活下来?
美国的电影工业通过几十年摸索,探索出电影工业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完片担保制度。完片担保制度是脆弱电影行业的守护神。对高投入高风险的电影行业,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帮助其降低风险,保护电影公司的生存。
与我们国内的电影融资渠道主要是煤老板、房地产,或者个人投资和电影公司自筹不同的是,美国的电影更具有金融属性,投资方大多为银行和基金。
其实好莱坞最初也和国内银行一样,因为电影拍摄有太多不确定性,票房盈利没有固定模式,导致银行机构不愿意贷款给电影公司。是完片担保制度的出现,才让银行放下了对电影回报的不信任,加入了对电影的投资当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金融机构的加入,好莱坞才能迅速获得鲜血发展壮大。
而完片担保的作用有两个,首先是保险公司担保电影能够按照剧本预定周期以及预算完成,并送交给发行方,如果保险公司在接单之后,制作的电影出现了不可控风险,比如唐德影视《巴清传》这种情况,那么保险公司就会按照协议赔偿电影企业损失。
完片担保的第二个作用则是,保险公司为电影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在好莱坞电影项目要启动,首先要预售,而且预售金额必须达到总投资的30%以上才行。银行贷款给电影制作,则必须有保险公司和电影签订完片担保合同。如果签订了完片担保合同,电影企业融资将会变得非常容易。
而在国内因为没有完片担保制度,电影投资风险太大。银行贷款心存疑虑,不敢贷款给电影公司,这就导致了影视公司融资非常困难,其资金链单薄很容易断裂。
因为电影制作业风险太大,难以预估计算,只有北京上海少数几家公司介入电影金融业,但也只是试水,贷款融资要有抵押物,门槛变得极高,出现了想拍电影的贷不到,有抵押的公司不缺钱这种现象。
完片担保制度在国内为什么难实行
其实国内在2011年就出现了电影担保公司,尝试为制作的电影担保。比如2011年深圳通赢影视完片担保公司为《大唐玄机图》提供完片服务,是第一单国内电影企业完片担保的案例。
在2014年,盛万投资和中影国际《如果还能遇见你》与《双重记忆》项目完片担保签约。
到了2015年,全球最大的完片担保商美国电影金融公司。独资的子公司落户上海自贸区。当时国内影视界纷纷高呼中国的电影开始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减轻项目制作风险,开始走向电影工业化。
但几年过去,这些尝试基本都失败了,原因在于国内没有好莱坞那样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
首先美国提供完片担保的保险公司一定会和当地具有行业约束力的工会和协会合作。有工会提供保障,保险公司的风险会小很多。比如制片方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逾期超支等现象,按照规定保险公司是要赔钱的。在沟通督促无效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撤换导演或制片人,这个时候工会就能出来支持保险公司,从工会里调换新的导演、制片人完成后面的戏份。
但国内没有这样的工会和行业协会,是因为影视产业形态还是影视公司传统的“手工作坊”,每个公司各自培养各自的人才。需要替换导演或者专业人才的时候,没办法像美国找工会直接找人。所以国内完片担保公司担保的案例大多都失败了。
其次,国内电影制作还属于导演中心制,而不像美国是把电影拍摄当作一个商业项目在开发,由项目主管——制片人控制项目发展。国内的导演中心制让导演话语权太强,随意性大,完片担保公司无法像好莱坞那样,从剧本、主创、预算明细、工作进程表等多方面进行预审,在拍摄中在现场监理监管资金和进度。
像美国的完片担保如果发现电影问题特别严重,完片保险公司就会冻结银行账户,甚至是接管整个项目,这在中国根本是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市场上热钱太多,由热钱构成的基金、风投急切地想豪赌电影项目,只要有流量,不管是演员、作家,甚至是网红,很容易就有人投资。面对人傻钱多的投资者,导演和制片人又何苦花钱给自己上一道紧箍咒呢?
而完片担保融资需要极其琐碎和高度专业的管理,所以保险公司鲜有涉足电影产业,导致国内缺乏实施完片担保融资的经验。
最后,缺乏完片担保的相关人才。导致完片担保融资难以在我国直接应用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既有保险经验又能熟悉电影制作的人才。各类担保机构也极少涉足电影产业融资,进一步阻碍了保险公司参与电影产业的保险及担保,因此保险公司难以实施更加复杂和专业的完片担保融资。
所以,要有电影工业化的完片担保制度,就只能把缺失的环节补齐,等所有环节都建立起来了,完片担保在国内才能够真正推开,中国电影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工业化
虽然可以用寥寥数字概括其核心,但是对于制片方与完片担保公司来说,这个流程则异常复杂与繁琐。全球最大的完片担保公司FFI(Film Finances Inc.,美国电影金融公司,以下简称“FFI”)中国总裁叶禾卿说了一个较完整的完片担保包括以下流程:
1.投资方、制片人提供申请材料给完片担保方
2.完片担保方评估后确认项目符合要求
3.双方签约,完片方收取服务费(通常为整个电影项目预算的 3-5%左右)
4.完片方对项目进行监控,包含财务状况拍摄进度等
5.当超支不可避免时,全面接手制片环节,完成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
6.如项目停止,对投资人索赔进行全额退款
大体上完片担保项目都会按这个流程来进行,但是前四项几乎是同步在进行,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而制片人若想申请完片担保,其需要提交三份用以评估项目的基础文件——
(1)拍摄前定稿的最终剧本
提交申请并确认后的剧本,在拍摄过程中除非导演和投资人在大的改动上达成共识,否则只能轻微改动。这就意味着没有完整剧本就开拍的项目,完片担保机构是很难介入支持的,而国内导演常有的边拍边改剧本的习惯也与拍摄前剧本定稿相抵触。
(2)线上和线下成本(above&below-the-line)预算表
线上成本指的是由制片人、导演、主演、编剧、摄影等主创团队构成和发生的制片预算里的线上成本,类似于固定投资;而线下成本主要是拍摄期间会即时发生的成本,类似于可变成本。
(3)拍摄计划
好莱坞的电影拍摄一般周期为30-80天之间,据此提供的拍摄计划要求准确且实事求是,如此才能确保拍摄能够精确运行——于投资者而言脱离计划的超期、超支将可能导致项目在最终财务账面上变得面目全非,当然也就意味着投资风险陡增。
在提交基础文件之后,如果完片担保公司确认影片符合要求,则需要制片方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包括准备选用的剧组重要成员简历,导演和制片公司间的协议书、融资协议、保险协议等各种协议书,后期制作时间计划表等各种详尽的文件。
在制片人接受保费费率和其它条款后,完片担保公司将起草提案,制片方需要与完片担保公司签署多项法律文书。好莱坞资深律师Schuyler M. Moore在专著The Biz: The BasicBusiness, Legal and Financial Aspects of the Film Industry当中专门介绍了完片担保的这套法律“文本系统”,这其中包括
1.制片人签署的完片承诺(制片人对自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应尽义务的承诺)
2.完片担保协议(完片担保方承诺将保证影片完成并交付发行)
3.制片账户接管函(授予完片担保方控制制片阶段现金支出的权利)
4.拷贝接管函(授予完片担保方控制电影物理材料的权利)
5.发行公司的影片转让通知及同意协议(发行公司同意对协议中交付一词的定义)
6.影片接管协议及代理人权利和权力(授予完片担保方接管影片的权利)
7.版权质押协议(授予完片担保方以担保物权)
当这些繁琐的协议与法律文书签署完成后,如果担保方对于拍摄计划或已经被雇佣的剧组人员有疑问,则需要在开拍前将向制片人建议,对拍摄计划进行修改或变更人员。人员、计划确认后,制片方与完片担保公司就正式进入合作阶段,完片担保公司需要对拍摄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与帮助。
在一般的对完片担保的流程介绍中,都提到完片担保公司需要有人每日监督电影的拍摄过程与资金使用情况。然而,在国外,通常每个完片担保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手里都会同时进行四五个项目,而多数制片方对于完片担保的要求与流程也都相对熟悉,因此完片担保公司的项目经理并不会每日都在场。
“虽然国内进行的项目在各方面的流程会更严苛一些,但是通常对于国外的项目来说,担保公司的项目经理一般只会在一些重要的场景与镜头拍摄时在场。项目经理也不会要求剧组每天提供一份特殊的报告,而是剧组在内部日常发出的通告单、日报表以及财务周报抄送给项目经理就可以。”叶禾卿说道。
尽管每一份完片担保的合同都要有一项条款是如果超支严重,需要担保公司最终接手影片,但是这很少发生——在FFI数十年历史超过6500部完成完片担保的影片中,只有一部影片由于超支最终由FFI接手。
“有一点误区是,很多人会以为完片担保公司是要监督、管理剧组,其实更多的还是要一起合力把影片完成,所以说我们更多的是一个帮助的角度。完片公司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制作公司,尽可能的按照创意计划,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预算内完成影片。只要不出现实在无法挽回的局面,完片担保公司都不会去完全接手一部影片。”叶禾卿说道。
当影片交付给发行者时,完片担保者确保制片者完成了合同中所有的交付要求后,发行机构才能确认影片制作全部完成。负责完片担保的公司通过向投资方收取制片费用的百分比来赚取利润,并不参与电影的票房分成。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这部片子在预定的时间与预算的投资之内完成,完片担保公司的任务就完成了,后续电影票房的多少,与他们并无关联。
完片担保,又称完片险,是国际间通行的一种影视与金融行业之间的中介服务,是制片公司、投资方、发行方之间的桥梁。
电影超支、拍摄时间延期、投资打水漂、沦为投资人“私人订制”…这些现象在国内电影制作过程中,并不是新鲜事。随着电影产业近年来的高增长,此类情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频频发生。完片担保或许能解决这些“前影视工业时代”的问题。
6月19日,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美国电影金融公司(下称FFI)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PICC)合作,宣布为成龙新片《机器之血》提供完片担保服务。目前,该片已拍摄完成,进入后期阶段。
完片担保,又称完片险,是国际间通行的一种影视与金融行业之间的中介服务,是制片公司、投资方、发行方之间的桥梁。大范围来看,完片担保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预算策划、效率跟踪、评估等,可确保影片在预算内按时完成,降低投资风险。出现超期超支,则由完片担保公司进行赔付。
这种在国际上几乎是通用模式的金融体系,在国内产业却鲜有出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制作公司和投资人可选择的产品很少。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一批完片险产品相继出现。
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产险)推出其完片保险产品,包括人身意外险、财产险;2016年,和力辰光(曾投资《小时代》等影片)成立合力完片,并推出了首部本土完片担保《雪暴》。此后,其与美国Unifi完片担保公司合作,并与国内太平洋保险、长安保险、安联保险建立合作。
“越来越多资本进入电影市场,完片担保是电影制作和金融投资之间,很重要的桥梁。”FFI中国区仲裁叶禾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FFI已在全球范围内运作超过6000部影片,在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后,其产品终于落地。
推进电影工业化
一批低成本高票房的国产电影,让电影成了风险投资人的投资方向之一,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也随之深入。几年前的投资行为从去年开始逐渐看到结果,这让一批“外来”资本退热。面对电影行业的高投资回报意欲开展的电影投资业务,也因为行业的不规范、信息的不透明而无从下手。
“在经历了数次电影投资无回报的时期后,美国电影市场的投资更多地从股权投资转向了债权投资亦或是信托产品以及夹层产品的投资,对于此类产品,如何保证电影投资的固定回报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和力辰光董事长李力表示。
在和力辰光影视完片总监杨忠贤看来,中国没有影视工业化的制度,但是整个影视市场却充斥着大量的资本玩家,他们需要所投资领域的标准化。“完片担保就是共同的言语,它用金融界需要的言语去理解电影。”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雪暴》的完片担保服务中,和力完片与美国Unifi合作,太平洋保险公司出具保单。据杨忠贤介绍,这是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由中国本土保险公司出具的落地保单。整个流程包括和力完片的监理团队与剧组的前期培训、沟通;拍摄; 把控风险管理;了解影片拍摄进度以及预算完成度,并在出现意外情况(人员受伤、场地损害等)解决。据悉,和力完片的完片险费用为总制作费用的3%左右。
成立于1950年,于2015年落户上海的FFI,第一部合作影片为《机器之血》总投资逾4亿,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成龙近年来最棒的作品”。叶禾卿告诉记者,该片采用全国产班底进行拍摄,取景横跨悉尼、台北、北京三城。目前该片已经进入后期,且没有出现超期、超支的情况。
据悉,FFI与PICC的完片担保费用在3%-5%,FFI提供从制片、财务、法务角度等前端服务,双方共同承担风险。
具体操作上,在影片剧本、制作计划确定后,制片人会出具一份预算表,FFI对此剧本、导演创作理念、制作周期、预算进行评估;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监控,实时跟进拍摄进度和财务报表。
“比较像制片人的工作,但制片人无法承诺超支超时的资金赔付。”
此外,FFI针对国内剧组需要自主开发了双语的财务软件,在日常的拍摄工作中,融入剧组的工作习惯。“国外剧组沟通写邮件,但在国内,我们成立了上百人的沟通群,交流依然有效,一样能达成目的。”在她看来,FFI在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国外经验。
本土化困局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推广,但完片险在国内的发展显然并不容易。
叶禾卿告诉记者,国内的电影产业主要是导演中心制,FFI的工作前提是不干涉导演的创作。“坚持电影工业化的本质和标准;灵活操作,尊重导演的想法和习惯。
找到中国区合作伙伴、确认合作影片只是刚刚开始。实际上,国内制片人和投资人对完片险的了解非常匮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制片人和投资人发现,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完片险是什么。一些在国际市场有发行经验的制片人虽然期待完片险,但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合适的产品可选,对于完片险的效果持观望态度。
“制度可行,但在国内执行风险成本高,”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求会很大。但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个产品不好做,成本会比较高。”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
相比于资深电影人和老牌电影公司,青年制片人和制片公司对电影金融的接受程度较高,但多位青年制片人也对此表现出观望。另一方面而言,相比于大投资,中小成本的电影对完片险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保险公司在其中的利益也并相对较低。
不过,上述完片险公司对低成本电影和年轻电影人表现都出了开放和欢迎态度。
“完片担保市场大有前途,它的意义在于让更多投资人参与到电影的投资中。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可以降低风险;使得电影制作标准的建立。”叶禾卿表示。
与完片险不同,另一个主流品类是制作险则关注不可控因素,如天灾、意外伤害等。
“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影片都会购买制作保险。以《机器之血》为例,台风破坏了布景,在没有制作保险的情况下,投资人只能追加预算修景;但如果你买了制作保险,所有的费用将由保险公司赔付。”据悉,FFI目前正在开拓国内的制作保险,将在日后推出。
此外,FFI成立全资子公司丰南影视风险管理咨询,提供与国际接轨的风险管理方案。未来会将责任险、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传统险种整合成一揽子影视制作保险。
据了解,和力辰光目前已经形成了制作保险、完片险、意外保险三种品类,根据剧组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杨忠贤透露,在制作保险方面,和力辰光提供的服务涵盖演员缺席、道具场景、底片档案等辅助资料、器材、额外费用和第三方责任。
目前,和力辰光已向《太平轮》、《摆渡人》、《欧洲攻略》提供影视制作全险服务。据悉,这类保险费用一般在1%左右。
和力辰光的相关服务从2015年至今,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阻力。“现在中国电影的保险市场发展不成熟,中国本地市场所产生的保险费用不足够来承担这种风险。”目前,和力辰光已安排把制作保险的再保险分到国外。
“最起码三年。”杨忠贤这样预估国内的市场培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