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供给策】论影视制作行业的保险支持与发展

影视保险市场的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迅猛发展的影视产业带来较大的保险需求
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是投资就一定有风险,影视行业投资也不例外。《影视风控蓝皮书: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制作完成近700部电影,只有不到一半能够进入公开发行渠道,能够创造票房业绩的不足三分之一。目前国内每年1.5万集左右电视剧中,只有8000集左右能够播出,约一半数量的电视剧石沉大海。此外,还有大量的因种种原因被迫流产、中断、烂尾等项目无法统计和估量。“无风险就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影视产业属于文化创意行业,具有高投入、轻资产和风险密集的特征。从策划立项到最终上映,面临着财务风险、人员风险、各种意外风险、完工风险、责任风险、政策法规与审查风险、市场风险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视投资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是亟待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保障的行业。
逐步健全的政策环境支持
近几年,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2010年3月,发改委、文化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下发《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第5条强调“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2011年初,保监会和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试点推广“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活动公众责任保险,演艺活动取消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员无法从业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物意外与健康保险,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侵权保险,文化活动公共安全综合保险,演艺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展览会综合责任保险”等 11个险种,指定人保财险、太平洋保险、出口信用保险三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经营。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开始施行。《电影产业促进法》第40条第2款和第3款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保险机构依法开发适应电影产业发展需要的保险产品。国家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依法向电影产业提供融资担保,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分散风险。”

【保险供给策】论影视制作行业的保险支持与发展

【保险供给策】论影视制作行业的保险支持与发展

可供借鉴的国外成熟经验
好莱坞影视保险对影视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主动介入降低风险。保险公司会从自己的风控角度对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提出意见并予以监控,把风险因子控制到最低程度。二是在出险时履行赔付职能,降低影视机构的损失程度。三是履行保险的担保保证职能,以保单做背书为影视机构获取相关方的信任和帮助。美国电影业发展蓬勃,其中一个重要支撑是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完片保险”机制,降低了影视投资的风险,使得各路投资者敢于投资。“完片保险”( Completion Guarantee)也称为“完片担保”(Completion Bond)或“完片保函”(Completion Guaranty),是由完片保险(担保)公司以合同的形式,向投资人保证影片能够在预算内按照剧本和拍摄计划,按期完成拍摄制作并交片给发行商的一种履约保证。完片保险提供两方面保证: 一是预算不超支,二是制作不超时。超支和超时而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影视保险已经是好莱坞影片制作最关键的部分之一,某种程度上决定一部影片的生死。一部影片只有提供符合条件的投保证明,才会有投资人投资,才能融到经费,才能获得政府拍摄许可,演职人员才会放心工作,业主才会租赁拍摄场地和设备等等。保险公司出于商业目的,为避免因影片制作延误或其他事故导致损失,会渗透到电影筹划、创作、选角、融资、摄制、放映、宣传等几乎每个环节,逐步成为电影的合作者甚至掌控者。
国内影视保险市场现状和开拓障碍
在现有的国内影视保险市场上,只有少数保险公司涉足了相关的影视保险业务。内资公司主要有人保财险、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公司提供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活动公共责任险、演艺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等业务,尚未有专门的影视保险条款。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试水过影视出口收汇担保保险业务。各公司该类业务规模均不大。相较于好莱坞影视保险业务和国内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来说,我国的影视保险极其弱小,表现为参与公司少、险种单薄、保障范围有限。保险业务主要集中于演职人员意外与健康保险、设备道具等财产保险、剧组责任保险三个方面,基本属于传统保险业务在影视领域的延伸,真正意义上能够服务于整个影视制作流程的影视保险仍属于探索阶段。保险公司也未从商业和专业角度真正直接参与到影片开拍前的立项与成本预算、开拍后的片场管理等流程中来。国内影视保险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市场方面一方面,不成熟的影视市场环境,风险决策机制欠缺。国内的影视市场仍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影视投资赌IP赌明星赌市场、投机取巧屡见不鲜,立项后的风险管理更加是无从谈起。宁愿花钱砸明星、砸宣传炒作,也不愿进行基础的风险管控。影视制作流行导演中心制,凡事导演一人说了算,财务不透明,加重保险风险。另一方面,保险意识弱,投保意愿不强。目前,我国影视投资市场主要是以中小民营资本为主,大约 90%来源为自有资金,外来资本的约束压力不足。此外,国家法律法规也未有关于影视制作行业的强制性保险要求。与其增加保险费支出,制片方更愿意自担各类风险。
保险公司方面一是核保标准缺失。现有的影视保险业务中,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可供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保险公司难以评估每位导演、演员、剧本等各种要素,以致于无法测算出整个作品的风险指数,从而拟定对应的条款费率。二是专门人才缺乏,业务拓展意愿不强。目前中资保险公司缺乏既懂保险又懂影视的专门人才,绝大部分依靠国外的再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核保能力等支持,承保意愿不强烈。
影视审查制度带来的完片风险国内的影视制作存在着严格管控制度。电视剧拍摄前需要先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审和立案,提供剧本和详细演员情况,过审后电视剧才能开拍并进行后期制作。播出前也需要广电总局审查合格后出具播出许可,才能在电视台或网站播放。《电影产业促进法》除了对“涉及重大题材或者国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军事等方面题材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电影剧本报送审查”外,仍然规定了一般题材的备案制度和严格的上映审查制度。“未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电影,不得发行、放映,不得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进行传播,不得制作为音像制品”。由于审查原因,影视作品不能完结或完结后不能公映,是所有影视保险参与者都面对的一个顾虑。此外,国家法律法规也未有关于影视制作行业的强制性保险要求。与其增加保险费支出,制片方更愿意自担各类风险。

【保险供给策】论影视制作行业的保险支持与发展

【保险供给策】论影视制作行业的保险支持与发展

影视保险市场拓展的路径和建议
强化对影视保险的宣传,提升保险意识。影视保险参与主体,不仅包括保险公司,还包括影视投资者、影视从业人员、影视资本市场人员、政府影视文化产业管理人员等。要大力宣传、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保险模式,使所有参与者都认识到保险在影视投融资、制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信用担保的作用和其社会管理职能,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保险成为影视产业内在的生存与发展需求。
培养影视保险专家型人才。好莱坞的影视保险从业人员,既有精通保险业务的保险人员,又有熟悉影视制作每一环节具备各种影视高科技知识的各类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能建立影视产业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保险的大数原则来“一对一”拟定具体影视作品的保险条款、费率、保额等,还能深入片场实地监督影视作品的完成过程,及时并专业地控制风险的发生。我国同样也需要朝上述标准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的影视保险复合型人才。
大力发展专项保险机构。一是鼓励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发展成立专门的影视保险公司;二是建立电影保险经纪公司,培养电影保险经纪人,贯通影视和保险两个领域,搭建影视和保险的合作桥梁。
逐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依据导演、演员、剧本等设定不同的票房与收视率评估指标,赋予不同的风险因子及权重。根据模型,保险公司能够推算出不同剧组的票房、收视率指数,测算出影视作品完成过程的风险指数,从而能够为剧组量身定制保险合同、费率和保额等核保要素。
加强业内合作。一方面保险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力,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产品和做法。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发挥政府管理部门、保险行业、影视行业、银行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相互沟通协作,制定影视保险的行业管理体系,共同推广影视保险业务产品。

电影保险不止完片担保保险 别忘了娱乐产业保险

成龙

据说每一部好莱坞电影上映的背后,都有上百个没拍出来的剧本亡灵。半途而废的原因不外乎两种:1、人;2、钱。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影(13.07 +2.67%,诊股)市场的快速发展,完片担保保险进入了中国电影人的世界。拍片保表示,完片担保保险是保护投资人的保险,一个剧组更需要做一个“完片担保保险+娱乐产业保险”的组合计划。

拍片

  

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崛起 对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类

中国电影市场的年票房从2002年还不足10亿元,到2010年站上100亿元关口,用了8年时间;此后的持续高速增长,又将电影票房迅速推高至2015年的440.69亿元人民币,在2014年基础上同比增长48.7%。

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44%的影片在亚洲制作,接近总量的一半。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美国,影片制作占全球总量的8&。2017年,中国在好莱坞的投资超过了50亿美元。据预测,未来5年中国娱乐和媒体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8.3%。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驶入快速发展轨道,加之与好莱坞电影市场的合作,中国电影市场对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拍片保的娱乐产业保险包括:影视制作以及现场活动与体育赛事。

其中影视制作保险保障包括:电影、广告、电视制作、动画电影、纪录片、设备租赁以及后期制作。保障覆盖范围:演员、道具、布景和服装、额外费用、第三方财产损坏、其他器材、现金、底片、劣质存货、公共责任/雇主责任。

现场活动与体育赛事保险保障包括:巡回演出、会演、演唱会、现场活动、活动宣传/制作、体育赛事、企业活动、展会。保障覆盖范围:意外事故(活动取消、缺席、扩展)以及活动公众责任。电影市场

你的电影上保险了吗?

成龙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在电影中的动作危险,从1982年以后就被保险公司拉入黑名单。直到现在在中国拍片保险公司依旧不卖给他保险,然而在美国拍电影就一定会买保险。

成龙表示,在好莱坞拍打戏时,往往有非常繁琐的保护措施,成龙笑言“很蠢”,但也理解:“我一出事,一停掉,他们损失很多钱”。成龙解释到,拍《尖峰时刻》,导演带我去看景,问我怎么进去。我说我上这个树,从树上跳那个窗,从窗户进去。我做给他看,他开心得不得了。到拍戏那天,在(拍摄)现场,一个安全人员在身边,我先要跟他解释我要做什么。我就看见很大的工程,下边铺五层纸皮盒,几个人吊着威亚上去,把屋檐的排水槽用铁杠吊起来,窗框框起来,弄了五个小时,你说是不是很蠢。之前什么安全措施都没有,我做了两遍。

在安全措施方面,“安全”在拍片保同样也非常重视的。拍片保在核保时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查,包括但不限于:1、会对演职人员的调查;2、对剧本的审查;3、对高风险特技的评估;4、剧组疏导人群的能力;5、在拍摄过程中对演职人员的安全指导等等。保险的专家表示,公司在做娱乐产业保险时,会培养一部分“风险工程师”,拍片保想做的不只是承担风险、收取保费,更多的是通过“风险工程师”让整个剧组提升风险意识。

诚然,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制作成本也在攀升。一部优秀的电影,因为意外风险导致不能完成实在可惜,相信中国电影制作人对风险管控的诉求也在不断增加,电影保险确实迎来了新的契机。

拍片保

“完片担保”本土化落地 助力国产电影工业化

“摆渡人”的图片搜索结果

完片担保,又称完片险,是国际间通行的一种影视与金融行业之间的中介服务,是制片公司、投资方、发行方之间的桥梁。

电影超支、拍摄时间延期、投资打水漂、沦为投资人“私人订制”…这些现象在国内电影制作过程中,并不是新鲜事。随着电影产业近年来的高增长,此类情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频频发生。完片担保或许能解决这些“前影视工业时代”的问题。

6月19日,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美国电影金融公司(下称FFI)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PICC)合作,宣布为成龙新片《机器之血》提供完片担保服务。目前,该片已拍摄完成,进入后期阶段。

完片担保,又称完片险,是国际间通行的一种影视与金融行业之间的中介服务,是制片公司、投资方、发行方之间的桥梁。大范围来看,完片担保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预算策划、效率跟踪、评估等,可确保影片在预算内按时完成,降低投资风险。出现超期超支,则由完片担保公司进行赔付。

这种在国际上几乎是通用模式的金融体系,在国内产业却鲜有出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制作公司和投资人可选择的产品很少。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一批完片险产品相继出现。

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产险)推出其完片保险产品,包括人身意外险、财产险;2016年,和力辰光(曾投资《小时代》等影片)成立合力完片,并推出了首部本土完片担保《雪暴》。此后,其与美国Unifi完片担保公司合作,并与国内太平洋保险、长安保险、安联保险建立合作。

“越来越多资本进入电影市场,完片担保是电影制作和金融投资之间,很重要的桥梁。”FFI中国区仲裁叶禾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FFI已在全球范围内运作超过6000部影片,在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后,其产品终于落地。

推进电影工业化

一批低成本高票房的国产电影,让电影成了风险投资人的投资方向之一,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也随之深入。几年前的投资行为从去年开始逐渐看到结果,这让一批“外来”资本退热。面对电影行业的高投资回报意欲开展的电影投资业务,也因为行业的不规范、信息的不透明而无从下手。

“在经历了数次电影投资无回报的时期后,美国电影市场的投资更多地从股权投资转向了债权投资亦或是信托产品以及夹层产品的投资,对于此类产品,如何保证电影投资的固定回报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和力辰光董事长李力表示。

在和力辰光影视完片总监杨忠贤看来,中国没有影视工业化的制度,但是整个影视市场却充斥着大量的资本玩家,他们需要所投资领域的标准化。“完片担保就是共同的言语,它用金融界需要的言语去理解电影。”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雪暴》的完片担保服务中,和力完片与美国Unifi合作,太平洋保险公司出具保单。据杨忠贤介绍,这是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由中国本土保险公司出具的落地保单。整个流程包括和力完片的监理团队与剧组的前期培训、沟通;拍摄; 把控风险管理;了解影片拍摄进度以及预算完成度,并在出现意外情况(人员受伤、场地损害等)解决。据悉,和力完片的完片险费用为总制作费用的3%左右。

成立于1950年,于2015年落户上海的FFI,第一部合作影片为《机器之血》总投资逾4亿,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成龙近年来最棒的作品”。叶禾卿告诉记者,该片采用全国产班底进行拍摄,取景横跨悉尼、台北、北京三城。目前该片已经进入后期,且没有出现超期、超支的情况。

据悉,FFI与PICC的完片担保费用在3%-5%,FFI提供从制片、财务、法务角度等前端服务,双方共同承担风险。

具体操作上,在影片剧本、制作计划确定后,制片人会出具一份预算表,FFI对此剧本、导演创作理念、制作周期、预算进行评估;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监控,实时跟进拍摄进度和财务报表。

“比较像制片人的工作,但制片人无法承诺超支超时的资金赔付。”

此外,FFI针对国内剧组需要自主开发了双语的财务软件,在日常的拍摄工作中,融入剧组的工作习惯。“国外剧组沟通写邮件,但在国内,我们成立了上百人的沟通群,交流依然有效,一样能达成目的。”在她看来,FFI在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国外经验。

本土化困局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推广,但完片险在国内的发展显然并不容易。

叶禾卿告诉记者,国内的电影产业主要是导演中心制,FFI的工作前提是不干涉导演的创作。“坚持电影工业化的本质和标准;灵活操作,尊重导演的想法和习惯。

找到中国区合作伙伴、确认合作影片只是刚刚开始。实际上,国内制片人和投资人对完片险的了解非常匮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制片人和投资人发现,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完片险是什么。一些在国际市场有发行经验的制片人虽然期待完片险,但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合适的产品可选,对于完片险的效果持观望态度。

“制度可行,但在国内执行风险成本高,”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求会很大。但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个产品不好做,成本会比较高。”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

相比于资深电影人和老牌电影公司,青年制片人和制片公司对电影金融的接受程度较高,但多位青年制片人也对此表现出观望。另一方面而言,相比于大投资,中小成本的电影对完片险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保险公司在其中的利益也并相对较低。

不过,上述完片险公司对低成本电影和年轻电影人表现都出了开放和欢迎态度。

“完片担保市场大有前途,它的意义在于让更多投资人参与到电影的投资中。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可以降低风险;使得电影制作标准的建立。”叶禾卿表示。

与完片险不同,另一个主流品类是制作险则关注不可控因素,如天灾、意外伤害等。

“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影片都会购买制作保险。以《机器之血》为例,台风破坏了布景,在没有制作保险的情况下,投资人只能追加预算修景;但如果你买了制作保险,所有的费用将由保险公司赔付。”据悉,FFI目前正在开拓国内的制作保险,将在日后推出。

此外,FFI成立全资子公司丰南影视风险管理咨询,提供与国际接轨的风险管理方案。未来会将责任险、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传统险种整合成一揽子影视制作保险。
据了解,和力辰光目前已经形成了制作保险、完片险、意外保险三种品类,根据剧组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杨忠贤透露,在制作保险方面,和力辰光提供的服务涵盖演员缺席、道具场景、底片档案等辅助资料、器材、额外费用和第三方责任。

目前,和力辰光已向《太平轮》、《摆渡人》、《欧洲攻略》提供影视制作全险服务。据悉,这类保险费用一般在1%左右。

和力辰光的相关服务从2015年至今,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阻力。“现在中国电影的保险市场发展不成熟,中国本地市场所产生的保险费用不足够来承担这种风险。”目前,和力辰光已安排把制作保险的再保险分到国外。
“最起码三年。”杨忠贤这样预估国内的市场培育期。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影视保险服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