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电影卖到国外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本文分享团队:有我传媒,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微信: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

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海外电影早已凶猛来袭,强势分食着国内电影市场这块大蛋糕,海外电影公司和电影从业者也争相觊觎着潜力巨大的中国电影市场,通过各种方式削尖脑袋来华捞金。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人和电影公司也不断通过各种买买买,海外投资、并购、联合制作、版权合作等方式,在积极参与到国际电影项目中去。不过受制于各种先天不足的条件,中国电影市场始终是进来的多出去的少,这也造成了很多国内从业者对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表现信心不足,从而放弃海外市场甚至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中国电影走出国门一直步履维艰,但中国电影出海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国产片应该如何开拓海外市场呢?

一、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现状
国产电影在海外一直很难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制作水平、文化差异、故事内容、出海渠道匮乏等等,都是造成中国电影国际议价能力较低及出海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中国电影出海可谓是先天不足,困难重重。

1、有先行者亦有出国无门者

这两年,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和海外版权销售的数量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发行和销售的区域也在进一步扩大和逐渐稳定。

去年,具有官方背景的“普天同映”计划出台之后,有的国产电影甚至能在海外院线与国内同步上映,但票房大都不是特别理想,甚至只起到走进唐人街赔钱赚吆喝的作用。


体量稍微大点的片子不管片子质量如何,都能有实力和影响力去寻找海外发行商和争取海外发行资源,体量小的或者偏小众的优质影片,如果没有通过国际电影节或国际电影市场获得很好的口碑和宣传的话,基本很难受到海外发行商和版权采购商的青睐,想出海却不知从何下手。

当然也有大部分质量不过关或者内容、题材不讨喜的中小体量影片,无法获得海外发行和海外版权销售的机会。

2、出海之路困难重重

为什么老外不想买不想看中国电影?为什么中国电影出海之路困难重重?这与电影本身的故事内容和质量、文化差异、渠道限制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A、题材、内容不讨喜

目前中国电影的类型化不是十分清晰,更多的作品风格比较杂糅,类型不明确,很容易让人产生跳脱感,而以往备受青睐的功夫片武侠片在国内外市场也日渐西山。迄今为止,还没有哪种题材的中国电影能够再次触发全球观众的观影欲望。

最近这些年,中国主流电影向海外输出的主要是喜剧、爱情、动作类型,而这些题材的电影于国外观众而言,吸引力有一定欠缺。

合拍大片《长城》的迎合行为比较明显,把中国元素进行堆砌,做出了一部想要迎合海外观众的爆米花电影,但中国元素的形式化堆砌加上好莱坞式的打怪升级最终变得不伦不类,并未讨得海外观众的欢心。

B、电影质量欠佳

通过各种国际合作和学习,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升,电影技术有所成长,但大部分电影的成片质量仍然欠佳,非大制作基本都走五毛特效的路子。

质量不仅是特效和制作水平,中国很多演员的演技也着实让电影品质大打折扣。如今中国的假演员太多,编剧宋方金最近一篇指责年轻的流量演员没有职业道德的文章被刷屏,这其实是整个行业都在急功近利的乱象所致,大环境都如此“糜烂”,都在拉帮结伙圈快钱的情况下,个人很难“明哲保身”去演绎出高质量的走心之作。

一个水平欠佳的制作团队同样会影响电影的成片质量。制作水平欠佳的影片连国内观众都懒得掏钱包,更不用说要卖到国外去了。

C、文化差异成阻碍

文化往往是一个不太容易调和的矛盾,近年输出到海外的电影,很多都在讲述中国的“屌丝文化”,其作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有诸多差异,难以让国外观众有所认同。一些充满国人日常笑点和泪点的电影,也很难引起国外观众情绪的变化。

文化差异不仅导致了观影喜好的差异,也导致了电影创作方式的差异,吕克•贝松曾举过一个例子:中国、欧洲和美国的电影在故事结构上差别很大,好比一顿晚餐,中国的菜都很好,放在一张桌子上,大家各取所需;欧洲略程序化一些,前分菜、主菜和甜品;美国更简单,就是汉堡加可乐。

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具备传颂千里的潜质,文化差异和矛盾需要慢慢调和,这是全世界电影都面临的问题。

D、渠道限制

国内大公司基本有自己的海外发行和海外版权销售团队,有的是直接在海外设立办公室或分公司,或者有长期合作的代理发行、销售团队,但目前特别稳定成熟的少之又少。小公司往往又苦于没有出海的经验和出路,无法或者不知道怎样让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

渠道太少、不成熟的限制,也是中国电影出海难的因素之一。

3、片方对海外发行信心不足

由于国际合作经验缺乏、流程不熟、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原因,很多片方不愿耗费过多精力去做海外发行,在他们眼中,相对于国内的收益而言,中国电影的海外收益几乎是杯水车薪,所以不如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国内市场。

而愿意走海外市场的也大都钟情于一锤子买卖,不愿接受更多更灵活的长期合作方式,但买断价格过低的话,又打击了片方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对海外市场的信心而就此止步。

一些片方对海外发行的信心不足,也是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一个重要现状。

二、国产电影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国产片走出去,走了这么多年,一直步履维艰,但是整个海外发行的条件和趋势在不断变好,也变得越来越有利。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电影该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呢?

1、拿什么内容走出去?

什么类型和内容的影片更受海外观众欢迎是国内内容创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也有很多团队和创作者积极学习和模仿好莱坞或者其他国家的成功模式。虽然好莱坞向全世界证明了他们讲故事的模式和方法是相对正确有效的,但好莱坞的“爆米花”模式也不是万金油,不能盲目学习和效仿。好莱坞这些年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出路,寻找更多的电影创作视角,大片续集和超级英雄已经不再是具有绝对号召力的电影类型,而且目前创作的同质化十分严重。如果中国电影只局限于对好莱坞的学习和模仿,将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甚至可能画虎不成。

中国暂时并没有特别具有国际认知度和全球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国内靠阵容、靠小鲜肉之类取胜的片子,老外是不一定买账的。类型明确、具有普世价值、有点格局、制作精良的影片会更具优势。

曾经遇到一些中国电影创作者出于情怀拍了一些自说自话的片子,想靠颇具个人风格的作品赢得海外观众的青睐,这种精神和热情是可贵的,但外国人买你的片子就是出于生意角度,没有什么情不情怀,片子不好没有共鸣,或者制作太差的话,老外是不会买账的,能让他赚钱才是硬道理,这就是市场的铁律。

2、要增强国际合作能力

中国电影要走出去,首先中国电影人得走出去。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多跟世界同行交流,重要的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要去(AFM、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欧洲电影市场等),这样也有助于拓展人脉和维持既有关系,关系社会不只是在中国,这个定律放之四海皆准。

多出去找合作就要求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谈判能力以及知晓一些国际法务知识等。这几种能力的作用非同小可,但几乎又是中国电影人的硬伤。尤其是法务文件的翻译,诸多事实证明,外语能力特别好的人都不一定能将生涩的法务文件弄得清晰透彻。

3、积极开拓渠道

A、对于国际事务处理能力较弱的片方,可以尝试找到靠谱的国际版权销售代理商合作,如此一来,沟通、谈判、翻译等事务能得到更高效更专业的对待,片方也能腾出时间精力去专注于影片本身的创作。

B、要善于寻求多种合作方式:

预售先行,增强版权预售的概念和意识。中国电影人几乎没有预售这个概念,电视剧行业倒是比较普及。如果在项目创作的初期或者制作阶段就对项目先进行包装并预售,而且还能有一定成果的话,对创作者对片方而言,市场信心会大增。好莱坞的片子甚至能靠预售收回部分成本,所以中国电影人预售的意识应当觉醒。

买断和保底分账按需结合。很多国内片方为避免麻烦,比较喜欢一锤子买卖,能卖掉就以合适的价格马上把片子卖掉,但是当买断报价不高或者买方提出底价保底后续阶梯分账或者纯分账的方式时,很多片方是拒绝的。这种情况没有必要断然拒绝,如果综合考量之下还能接受,就不要嫌麻烦,继续合作。

线上线下结合。版权拆分,物尽其用,海外版权销售的线上线下多渠道结合,能使影片海外版权价值达到最大化。

C、多区域尝试

国产片海外发行和海外版权的销售区域,以东南亚、北美、欧洲、澳洲新西兰等为主,每个区域的口味都不尽相同。东南亚由于文化相近,只要不是太烂,大部分都能接受,但发行竞争较大,版权价格不会太高;北美、澳洲、新西兰由于华人较为集中,国产片几乎主攻唐人街;欧洲则更偏爱艺术化的电影。
国产片海外票房收益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这与海外华人华侨在海外的分布规律也有很大关系。多区域的结合还能起到调研市场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研究和进军国际市场,但这类操作往往要倚仗一个给力的国际发行团队。

4、准备要充分

国产片想走海外,准备一定要充分,影片基础信息的翻译、英文物料要提前备齐全,不能等想到要做海外市场的时候临时做。尤其字幕翻译一定要精准,且不能犯低级错误,曾经遇到一些在国内院线公映过的国产片英文字幕都错误连篇。

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并明确规定没有龙标的电影禁止参加电影节(展)、禁止以任何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放映,并规定了相应处罚措施。所以,有海外运作计划的电影,最好还是按照法定程序一步步走,毕竟谁也不敢保证侥幸心理之后会不会踩到雷。

三、中国电影人应以何心态对待海外发行?

1、要有出海的意识

中国电影想要进军国际市场,中国电影人就要具备“电影出海”意识,要想到这个收益的渠道,并勇于出海。

在国内盗版横行的情况之下,很多国产电影的盗版资源甚至会海内外同时流出,被他人拿去非法牟利,经常翻墙的童鞋们肯定就知道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海外盗版的流传,对影片的海外发行和海外版权销售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与其“被动出海”,不如主动出击。

如果在影片的创作初期就考虑到海外市场并做好规划就更好。在创意阶段、剧本阶段、制作阶段经过专业公司包装后以预售开始海外市场的探索,要比成片出来之后或者在国内上映之后再去进行海外发行和销售要更有优势。

2、要有良好的心态

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还十分不成熟,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卖出去,也不是一定就能卖出好价钱,作为片方一定要有这个心态,不能以为卖出去就一定能回本甚至赚钱。国产电影国际版权议价能力较弱是个残酷的现实,要认清,但也不要想着可能赚不了多少钱就放弃去走海外市场。

在尝试海外发行和海外版权销售时,可以把海外收益作为额外的收益项来考虑,并通过海外运作慢慢摸索总结经验,在之后的作品中做出调整和总结,使之更加适合全球市场,这才是“出海”的意义所在。

3、要有正确的认知

这个认知指的是片方要对自己片子的题材、内容和质量有正确的认知和把握。片子是什么水平和质量自己要十分清晰,不自怨自艾也不能盲目自信自夸,片子优秀与否不是自己喊出来的,好的故事,制作精良的电影始终是受欢迎的,市场才是最冷酷的检验工具。

“你要拿剧本说话,拿制作团队说话,但是大多数人就丢给我一张纸,我说对不起,光有故事大纲没戏。”被国内片方搞得头痛不已的有我传媒创始人孙欣悦曾在接受《大众电影》采访时说,“我们的期待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有时候甚至是奇怪的,说到底是还没有真正认识自己。”

“就昨天,一个片方找到我,说手上有一个片子,成本大概300万吧,没上过院线,说你就拿去给我卖几百万回来!”孙欣悦把手一摊,哭笑不得。这种事情几乎成为了她日常的一部分:总有一些人打算通过海发让已经几乎烂在自己手上的片子捞回成本。

中国电影要出海,首先中国电影人要出海,要增强出海意识,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和能力,做出好的有质量的片子去探索及开拓国际市场。中国电影出海之路步履维艰、任重道远,愿你我不要丧失信心和勇气,撸起袖子加油干!希望今后的国际电影市场,不只是大玩家的买买买,还能有更多真正的基于中国血统的优质电影项目,能够出现在全球同行和观众的视野并受到认可。

部分参考资料:把中国电影卖到国外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大众电影》No.915 FEATURE专题)

文 / 颜好

拍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