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保|微短剧新生态:长剧创作者“下凡”,短剧迎来“春节档”

2025年短剧迎来“春节档”,市场呈现新气象,多部精品短剧如《河豚小姐》《夫妻的春节》等集中上线;以短剧为主题的“喜剧春晚”《欢剧喜乐会》也于短视频和电视平台“大小屏”同步播出。

春节期间,“文博+微短剧”的跨界尝试出新作:王冰冰主演的首部古装微短剧《今人不见古时玥》,以饱满、有趣、快节奏的剧情,将一个围绕马王堆的时空穿越故事娓娓道来。

过去一年,微短剧市场很火热。有人投入其中,也有人从长剧转赛道入短剧。从“横屏”切换到“竖屏”,从业者、研究者、见证者如何看待微短剧的生态?


演员视角:短剧是表演新赛道

《开播!短剧季》聚焦短剧行业,以六大经典影视IP剧目为根基,集结26位演员展开竞演。他们对经典IP进行短剧“二度创作”,借助综艺手段选拔演员,开启短剧竞演的全新赛道。

参加竞演的短剧演员许梦圆,出演过《你好,旧时光》《舍我其谁》《放学别走》等热播剧集。近两年,她选择转向短剧赛道,并且凭借短剧《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中的“林家家”一角,火爆出圈。许梦圆认为精品短剧的创作,和长剧没有太大区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短剧的特定要求上。短剧需强化关键情节的”打点式表演”,但核心仍是角色塑造。

倪虹洁监制主演的《夫妻的春节》播放量破3亿,她坦言5分钟叙事对台词和节奏把控要求极高,剧本”嘴替”式表达能精准戳中观众情绪。短剧可以在短时间内迎合当下的热点内容,也能因为由某一个演员来演而快速作出调整。

行业观察: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

2025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报告指出,微短剧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影视行业就业机会的增长,进一步激活人才市场。一部微短剧的诞生,涵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剪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涉及的岗位种类多达10多个。多样化的职业需求,不仅直接扩大了影视行业的就业规模,还为传统影视从业者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汪文斌认为,短剧已从“野路子”走向“新未来”,在主流媒体与市场合力推动下逐渐精品化、专业化。它不仅短小灵活,更代表了数字时代的表达潮流。当我们用主流价值观赋能“短内容”,就能塑造更具深度的新文艺形态,把中国故事以轻快且具网感的方式讲得更精彩。

创作革新:短剧工业化与跨界融合

制片人石小莫指出,短剧”重情绪、强反转”的特点正反向影响长剧创作,《墨雨云间》等剧已体现”长剧短剧化”趋势。文旅融合成为新方向,《三井胡同的夏天》通过胡同生活故事展现城市文化。国际协作案例涌现,如中韩团队合作制作的《Fatal Attraction》实现跨文化传播。

目前短剧已形成”剧本一创+导演二创+演员三创”的协作模式,并通过”微短剧+”计划赋能文旅、品牌等领域,展现出从娱乐产品向文化载体的升级态势。

END

往期推荐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影视保险服务

展开